查看原文
其他

防疫封控期间,团购涨价是合理的吗?

风灵之声 风灵 2023-06-06


风灵


2022年年初以来,有不少城市特别是上海等特大都市因为防疫,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封控。封控期间,人们无法如平时那样出门购物,要维持生活必须,除了当地政府发放一部分物质外,主要依靠各种微信群组织的团购。团购虽然可解燃眉之急,但质量参差不齐,有的价格公道,有的则趁势涨价,甚至涨到了夸张的程度。


封控中因严厉管制导致成本增加的价格上涨,不属于本文要讨论的话题。我们关注的是故意提价谋取暴利的行为。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,这种行为不合法,确实也有被追究被处罚的案例。但有经济学者认为,只要是自愿的交易,团购涨价就是合理的,这与遭遇自然灾害后不应打击囤积居奇是一个道理。


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,自然灾害后,通常不应打击囤积居奇卖高价的商家。这主要有两点理由:一、价格反映了当时的供求紧迫程度,愿意出高价的人,是表明了其需求最为迫切。价高者得,让最有需要的人得到短缺的物质,优化了资源配置,避免了无谓的浪费。二、高价同时向外界发出强烈信号,要求立即增加供给。既然有利可图,人们就会克服困难,生产和供应那些售价高涨的商品。这样,供求矛盾很快就能得到缓解,价格即会回落。


然而,封控与遭遇自然灾害之后,虽然都会面临物质短缺的状况,但这种相似之处只是表面现象。关键的区别在于,封控后的短缺局面是人为减少物质和人员流动而造成的。


如果是人为造成的短缺,前面合理化高价牟利行为的第一个理由即静态的理由仍然成立。价格可以在现有的供给情况下,优化资源配置,优先满足那些需求最为迫切的人。第二个理由即动态的理由则不成立,严格封控之下,价格的高涨并不会(至少不会明显地)增加供给,缓解物质短缺。


这是因为,封控下的高价是垄断的高价,而自然灾害之后的囤积居奇是竞争下的高价。可以看到,封控期间,从供给一方本身来看,并没有什么困难或问题,只是由于人员和交通的管制,除了少数获得特许的供应者之外,他人无法像从前那样自由地参与市场交易,将商品送达终端的消费者。价格虽然可以发出要求增加供给的信号,但收到信号的人却没有手段去响应这种信号。这是一种行政力量支持的垄断经营,类似于进出口中的配额或战时的配给制度,本身就处于价格体系之外,或者说,其目的就是要动用价格之外的工具来调整供求。


在发生自然灾害时,或许需要高额利润刺激供应商,努力克服比如道路中断、停水停电等重重困难来提供物质,而封控中并没有这种需要。即使团长不愿意组织团购,京东、盒马等大型平台,线下的各大商超,只要有正常的利润,都非常愿意也有能力迅速提供大量的生活物质。然,任何时候都有打破“封锁”“暗度陈仓”的个例,但在上海的现实中并非主流,我们也暂不考虑这种情况。


还有一点至关重要:既然是人为造成的供应短缺,也就可以人为地加强或消除这种短缺。封控中,基层的执行者有一定的裁量权,可以决定哪些人哪些商品能进入社区,这就给设租寻租留下了空间。垄断暴利的存在,会激励获得暴利的人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垄断地位。而有裁量权的基层人员,可能会被寻租者“捕获”,也可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自己参与垄断经营。


要避免这样的负面效应,必须坚持“不能从损害他人的行为中获利”的原则。封控给消费者造成了诸多不便,尤其损害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。消费者通过微信群团购购物,不能视为正常的自愿交易。因此,实施封控措施的人不应从中获利。否则,即使没有必要,封控或管制的状态也可能会延续乃至强化。具体的措施包括:一是政府要主动为禁足家中的民众免费提供足够的生活必需品;二是要将团购等经营行为中的高额垄断利润作为非法处理。


综上分析,封控下谋取暴利的高价团购虽然能在供给短缺时优化资源配置,但却有人为制造和维持短缺的严重弊端,因此不能认为是合理的。


风灵开办的奥派经济学双语阅读课程正在招生中,详情请参见 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——奥派经济学双语阅读课程招生这既是一门全面的奥派入门基础课,也是专业英语的阅读课程。第一期优惠价仅200元,报名可加微信号mefengling,学生报名可享半价。

加读者微信群也可联系mefengling。


相关文章:

极简经济学(32):囤积居奇

增强可预见性,减少无谓损失

经济学最重要的一课:看得见的好处,看不见的稀缺性



阅读原文:增强可预见性,减少无谓损失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